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能源的稳定供给。因此,加快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管道大会(chinainternationalpipelineexhibition&conference)在廊坊市顺利举办。来自国内外管道、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知名企业、科研机构齐聚一堂,展示最新装备技术,研讨行业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对推动我国能源、新能源、油气储运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国际管道大会自2002年首次在廊坊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1届,累计参展客商2000余家,主题交流200余场次,现已成为亚太地区最权威的涉及油气管道建设、油气储运、油气田地面工程、能源及新能源创新科技、油气化工应用等领域,集展览展示、高端峰会、技术论坛、采购签约、供需谈判等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油气行业专业展会。
这场汇聚了众多世界管道专家的盛会上,也出现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师生的身影。来自北石化机械工程学院的罗雨副教授,连续四年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中国国际管道大会,并做专题报告,此次,他带领能源工程先进连接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学生共12名代表参会。
罗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能源工程先进连接技术研究中心焊接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研究方向负责人,从事机器人技术及智能焊接装备领域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焊接协会油田与管道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transactionsonintelligentweldingmanufacturing(tiwm)国际期刊编委,《industrialrobot》国际期刊审稿专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企业科技攻关项目多项。以第一/第二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被ei、sci等检索收录11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著4项;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研制成功了以海底管道铺设焊接机器人、大口径便携式模块化城市供水管道焊接机器人、无潜式深水管道维修焊接机器人、核电crdm密封焊缝远程控制现场维修及海洋立管管内缺陷维修系统为代表的先进自动化焊接专机,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地下管廊等重大工程中。
在会议上,罗雨副教授作为“油气管网安全运营与维抢修”论坛特邀嘉宾做了“海底管道维抢修自动焊接系统”的演讲报告,报告以北溪海底管道损坏后如何修复为切入点,介绍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海底管道维修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讲述了近几年无潜式海底管道维修智能化焊接技术的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有力提升了北石化在水下管道焊接维修、焊接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的学术和行业影响力。
参会学生们也获益匪浅,在听取会议专题报告,和参观大会装备展览的过程中,学生们接触到了前沿的学术思想和技术,大大拓宽了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本次管道大会设有“油气管网安全运营与维抢修”、“天然气掺氢管道技术”、“长输管道建设技术与装备”三个同期平行论坛。
展览汇聚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展商展出尖端技术和最新产品,包括卡特彼勒、三一重工、徐工集团、海油发展、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宝武集团等十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宝鸡钢管、渤海装备、沈阳工业大学、管道局研究院、济柴动力、熊谷等知名企业在管道自动检测及自动焊接方面的先进设备。
能源影响着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能源开发、能源储运相关技术的研究和突破能够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北石化机械工程学院拥有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其中机械工程学科是学校长期重点建设的传统优势学科,2019年,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机械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参加了第五轮学科评估;2022年,机器人工程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机械工程学科面向能源工程装备行业与京津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的需求,以智能化为根本特征,在海洋能源开发作业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与环保设备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北石化机械工程学科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等一批高水平科研课题,在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焊接过程自动化、流动安全保障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获得了较好的学术声誉和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保证能源的安全,对工业长足发展、社会长治久安都至关重要。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致力于为国家和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北石化机械工程学科将持续面向地方及行业需求,培养在智能制造装备、机械工业等领域面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国际视野,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