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车工,月收入计件2000元到6000元”、“包装工、质检员,人均月工资2400元以上”……昨天上午,在宁波市外资企业劳务专场招聘会现场,部分招聘单位已经开始着手提高员工工资,平均涨幅在30%左右。
招聘会现场让人感受最深刻的是,月收入“明码标价”、员工待遇有所提高,这样的企业摊位前一定是挤满了前来问询和填写资料的应聘者。
宁波贝佳家具有限公司推出了100个岗位,全都写明了月收入,并标明了工资涨幅:比如缝纫工岗位,月收入由以前的1800元~3000元,现在涨到了1800元~3500元;平车工岗位的月收入则从以前的1800元~2200元涨到了3200元。
一场招聘会下来,沈爱平的嗓子哑掉了,他是宁波派斯马克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们公司的招聘摊位可以用“火爆”来形容,人根本挤不进去。这是因为他们打出的招聘广告上,工人的收入是全场最高的。总共要招聘20人的他们,所要招聘的车工、气体保护焊工、剪板机工、气割工等技工岗位后面统统写着,月收入“计件2000元到6000元。”
沈爱平解释道:“以喷漆工为例,我们最好的一位工人上个月收入为6235元,每天工作在10个小时,一般的普工也有1200元到3500元,只要你肯干,够勤奋,月收入肯定是少不了的。”
记者现场采访了十余家企业,发现提高工资是最立竿见影的招工方法。而那些没有提高月收入的摊位前则相对冷清。
上午9点30分,招聘会才开始半小时,25岁的湖北人胡斌已得到了一份仓管员的工作机会,月收入1500元,不过他不是很满意,觉得企业给出的加班费相对较少。
对于一些高薪的技工岗位,胡斌本也有意愿,但他本人不是职业学校毕业,又没有专业技能,转了一圈,能提供培训机会的企业不多。他打算先做仓管员稳定下来,边做边找更合适自己的工作。
而来自江西的林敏和老乡找工作的态度,则是在对比多家的收入,“你看,同样是操作工岗位,这个企业给出的钱高些,每月至少1500元,但是中餐的菜还要自己出钱买,另一家企业虽然只有1300元,不过包吃包住。”
这样细细比较过后,林敏也没决定到底去哪家企业上班:“还是需要回去细细打算一下的,不着急,反正这些企业都给我留了电话。”
据了解,昨天的招聘会在全市共设了5个会场,总共有470家企业提供了12000个岗位,入场找工的有9000多人,不过达成初步意向的只有30%不到,依然有部分找工者依然处在观望状态。
宁波市就业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昨表示,从招聘会现场情况来看,用工单位与求职者之间还是缺少更多的沟通与互动。
另外,他建议,现在是一年中招聘会最集中的时候,外来打工者务工人员与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找工作,还不如赶在眼下的招聘旺季,先找份工作稳定下来,学习些技术,等有了技术,再换份好一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