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走出的大国工匠他用三天三夜的研究为国家节省1024万元。-九游会体育

浏览: 次    发布日期:2024-01-01

  现在的潍柴集团虽然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柴油发动机企业,但那时的潍柴还并未像如今如此风光,很多

  2005年,潍柴集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引进了世界上十分先进的海勒生产线。新型生产线引进回来后,各个车间开始招募维修工人,为新项目的开启做准备。

  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王树军积极学习,还在工作中做了十几万字的笔记,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技术能力也越来越强。

  那时厂里的机器主要从德国进口,作为世界上以“标准化”、“严谨”著名的国家,德国的机器设备都是十分精细的,因而,一旦发生故障,维修起来也是十分困难的。

  海勒柔型数控加工机床就是由德国进口的,正是由于这种机床,潍柴生产出了世界上最畅销的wp10柴油发动机。这种机床虽然先进好用,却也十分容易受损,维修起来十分麻烦。

  海乐柔性数控加工机床有一个名为光栅尺的易损部件,精度能精确到千分之一毫米。由于具有极大的易损性,这种部件每年都要停机更换一次。这样一来,每年就都会产生巨大的损失。

  但是王树军却并未被德国技术设备的名声吓到,他一头扎进研究室,经过了不懈的努力,终于对光栅尺改造成功。改造完成后的四年里,光栅尺都未再损坏过。

  除了光栅尺外,某次,整套由德国进口的机床在投入生产后发生了漏油事故。因为漏油,不但给工人们增加了许多工作量,还给潍柴厂造成了数不清的损失。

  但由于机器是德国进口的,厂内根本没有人知道如何修理,可是如果请德国人来维修的话,起码要耽误两三个月的工期,这样就会造成生产违约,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但如果选择自己维修的话,这种机器在进口时,对方又没有提供任何有效的图纸。面对这种两难的境地,工厂里的领导和工人们都十分头疼。

  面对这种情况,王树军主动承担起了机床的维修工作,在他的号召下,又有几名技术人员加入了机床的维修。

  没有图纸,王树军和同事们只能靠着书籍和资料慢慢地摸索,经过三天三夜的不懈奋斗,王树军终于攻克了这项技术难题,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而这次成功的维修,也打破了国外对机床维修的技术垄断,从此,我国的机床维修技术进入了更高的阶段。

  夏天气温高,机床一旦发生故障,王树军就需要钻到设备工作台底部进行维修,那里温度高,空间小,满是油污和灰尘,在这样的环境里,王树军却需要趴在里面待上一两个小时。

  尽管如此,王树军却从未想过放弃这项工作,他常常说,只要他们千千万万坚守在一线岗位的职工都来做工匠精神的坚定践行者,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就有无限的活力,就能迈向高端,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这项工作的完成,不但解决了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还缩短了产品的生产投入周期,直接为工厂节约了300多万元的购置费。

  2016年,王树军仅仅用了五十天的时间,就组织完成了气缸盖两气门生产线向四气门生产线换型的改造,累积节省成本1024万元。

  凭借着超高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王树军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担任了615厂四个车间维修工作的维修班长,解决了数不清的技术难题。

  20多年来,在以王树军为代表的无数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潍柴集团的发展越来越好,成为了国内鼎鼎有名的柴油集团。

  2019年1月18日,王树军当选为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19年4月23日,王树军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创新方面,王树军也获得过许多成就。他在工作中发现,铰孔装置很容易漏绞等问题,经过一番摸索研究后。

  他成功设计制造出了一款“气缸盖气门导管孔自动铰孔装置”,这种装置克服了机器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漏铰及铰孔质量差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这些荣誉和奖励,都是他在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用无数的汗水,花费无数的日夜,一步一步换来的。

  王树军认为,作为一名维修工人,不单单要维修好设备,更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王树军的这句话同样适用。我们每个人只有不断学习,追求上进,认真做好学习和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才能不断进步,不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

  如果你喜欢我的视频,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视频的动力。

  • 九游会体育 copyright © 2002-2022 乐鱼全站·网站(登录)九游会体育线上平台首页电脑版本 九游会体育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