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公司“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及国家对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大好形势下,公司坚持“做全球灵便型液货船市场领先者”的战略目标,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技术研发、管理改进等工作均取得较好的成绩,整体盈利水平也实现快速增长。於本年度,公司重点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船坞改造及国家级技术中心复牌等基础工作,对公司未来的资本运作、产能扩张和科技创新等产生积极影响。
於2006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产品盈利能力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和提升。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集团按中国会计制度计算的主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32,230万元,与上年度比较增加21.74%,年度经审核除税及少数股东权益後的合并净利润为人民币29,362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99.03%,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59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後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60,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95%和361.54%。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算的年度营业额为人民币332,230万元,与上年度比较增长21.74%,年度经审核除税及少数股东权益後的股东应占盈利为人民币26,664万元,比上年度增长97.49%,每股盈利为人民
(2)公司技术中心顺利完成国家级技术中心复牌工作,并於年内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优化现有船型,开发设计满足csr规范要求的新船型,成功地推出了多型成品油/化学品船型。新船型在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处於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市场充分肯定和广泛青睐,并获得批量订单。
(3)2006年,为加强公司对造船主业的管理,调整造船管理职能,逐步建立与以船台、船坞为中心的两条造船总装生产线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此外,公司围绕改造造船生产体系、总装造船、强化基础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管理改进并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直接促进了船台及码头周期的大幅缩短。2006年平均船台周期比2005年缩短6天,平均码头周期比2005年缩短21天。
(4)年内承接造船业务增幅较大,新接获的造船订单35艘,总吨位达151.62万载重吨,合同额达人民币116.37亿元。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集团手持船舶建造合同订单计有59艘、250.16万载重吨,合同金额为人民币184.54亿元。公司之造船产品在国际相应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已上升为14.5%(2005年:14%)。
(5)非船业务再创新高。钢结构业务在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通过联营外协等多种合作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机电产品业务积极开拓船舶配套产品,提升折弯机和剪板机的附加值,提高电梯产量;实现了造船产品和非船产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